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人民日报 阅读次数:1252 发布日期:2018-01-15
一旦相应体系得以确立,信用市场的交易成本将显著下降,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度也将得以提升。
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示,受理了某公司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这意味着由央行牵头、数家企业联手的征信机构,又迈出筹建的关键一步,引发社会关注。建立国家级网络金融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实现为中国人信用打分,这一中国金融业的大事,或将重塑中国的信用市场。
近年来,从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到各类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信用数据的激增。现代社会,信贷数据早已不止于银行流水,个人信用信息已汇成数据海洋。早在3年前,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授予8家机构征信资格,鼓励积极探索。但实践发现,各市场主体对自己征得的信用信息有“独享”倾向;在“多头征信”架构下,数据的独立性、公正性及隐私性也存在问题。防止数据寡头、消灭数据孤岛,以更高级别的征信基础架构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这正是把信用信息统一置于更高层级平台管理的初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信用服务市场就难以发展。一段时间内,“网贷”成为热门话题,大学生网贷最终酿成悲剧者并不鲜见,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借新还旧、多头借贷。究其根源,正是企业难以有效获得个人信用信息,信用信息难以共享,相关征信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当互联网金融日益成为借贷的重要渠道,谁来及时高效地提供可靠的“信用分”?如果供给迟迟跟不上,不但“网贷”的病难以根治,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也容易累积。而一旦相应体系得以确立,信用市场的交易成本将显著下降,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度也将得以提升。
“惩戒失信者、鼓励守信者”,一套更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也会促动更多人展开信用生活。过去几年,不少中国人绕过信用卡,一步迈入“网贷”时代,实现了个人信用生活的跨越式发展。在传统的央行征信体系中,他们是无信用的“白户”,但立足互联网时代,他们的信贷数据已成为中国信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有信用分的年轻人不仅可以免押金享受单车等共享服务,也可更方便地租房租车,有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的农民也可以获得银行授信。使新旧信用体系相衔接,让征信更好服务个人与社会发展,当是普惠金融的题中之义。
建立健全个人征信体系,不仅是在完善现代金融治理,也有利于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指出,“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事实上,信息社会本身就是信用社会。当个体在信息时代被高度“信用量化”,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信用时代”。建立国家级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大踏步迈向信用时代,必将为国家治理提供更优质的资源、更有效的手段。
如果说铁路是工业时代的基础设施,网络是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那么一套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则是信用时代的基础设施。着力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大力发展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以信立人、以信立国,一个优良信用环境必将更为可期,也必将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